新学期的学习节奏已拉开序幕,对于走AP课程体系的同学而言,AP选课至关重要!当下修读AP课程、凭AP成绩申请全球多国高校的学生逐年增多,科学选课不仅能帮你精准匹配自身能力与学科兴趣、高效提升学术水平,更能为未来海外升学储备关键竞争力。
眼下新一轮AP选课与备考即将正式开启,为帮助大家避开选课误区、避免因科目选错或低估备考难度影响 GPA,今天特意整理了AP选课常见“雷区”,搭配 CB 官方推荐的分年级选课策略及热门组合,助力大家做好新学期AP规划!
AP(Advanced Placement)中文名称为美国大学预修课程,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在高中阶段开设的具有大学水平的课程,主要适合计划在美国就读本科的高中生学习,在全世界范围内(包括美国本土)均可授课。
AP课程共有40门学科,分为7大类,分别为艺术类、英语类、历史与社会科学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类、自然科学类、世界语言与文学类,以及顶石文凭项目类。
AP课程及考试概况
- AP课程共有7大类学科40门课程
- 每门课程结束有对应大学难度的标准化考试
- AP考试每年秋季报名,并于次年五月举行全球统一考试
- AP考试由大学理事会AP项目集中阅卷
- AP考试评分是1-5分
AP考试重要性
- 提前修读大学水平课程,有助培养观察和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学术基础。
- 向大学招生官展现挑战自我的决心和学术潜力,对于大学申请也有积极的影响。
- AP考试成绩可用于换取大学学分或跳过基础课程、更快地进入高级别课程,根据学生所申请大学的具体政策而定。
Part 01 如何正确选择AP课程?
1、结合学校课程安排
若你尚未进入高中,且已确定未来要走 AP 课程体系,同时对AP选课有了初步规划,那么在选校阶段,有个关键细节务必关注:优先查看目标AP学校实际开设的AP课程清单。倘若该校开设的AP科目数量极少,可能会限制后续选课灵活性,建议结合自身规划慎重考量,避免因课程资源不足影响AP学习进度。
那么,如何精准查询目标学校的AP开设情况?CB 官网已提供便捷的检索工具——通过“AP 授权校 ledger”,不仅能确认学校是否为AP授权校,还能清晰查到其具体开设的AP科目。
2、结合自己兴趣与未来专业方向
AP 选课的关键,在于锚定“兴趣”与“未来专业” 的双重坐标 ——
真实举例:Z同学AP成绩为两门5分、两门4分,目标专业是兼具文化底蕴与科学属性的建筑学。基于专业需求,他选择了适配性极强的课程组合:AP世界历史契合建筑的文化维度,AP物理夯实建筑所需的科学基础,AP心理学助力理解设计背后的人文审美需求,再以AP统计强化理性分析能力。最终他成功ED录取康奈尔大学。
这一案例也印证了:AP选课需紧密结合未来想攻读的专业方向与个人兴趣。若你不知如何匹配科目,可借助CB官网的“AP 科目适配专业”检索工具 ——“Connect AP to Majors and Careers”,轻松找到与目标专业、职业方向对应的AP课程。
3、适度挑战自我
AP选课的核心逻辑,是让课程难度与自身能力 “同频”,而非盲目追求高难度科目。若一味选择远超能力范围的课程,不仅容易因学业压力过大拖累GPA,还可能导致该科目难以冲刺5分,反而得不偿失。
更理性的做法是“适度挑战”:先对自己的阅读、写作、理科等核心能力有清晰认知,明确优势与短板,再据此选择 “踮脚够得着” 的课程 —— 既不过于轻松浪费精力,也不超出能力承受范围,这样才能在高效备考中兼顾分数与能力提升。
AP选课其他注意事项
明确科目修读先后顺序,避免知识断层
AP部分科目存在“先修依赖”,修读顺序不可颠倒。例如:
- AP物理C(力学/电磁学)需以微积分为基础,需先完成AP微积分学习;
- AP化学需以初中化学+高中基础化学为铺垫,避免无基础盲目选。
规避“压分/非常规考核”老师,守护GPA
AP体系学生需关注授课老师评分习惯:
- 避开有“压分倾向”的老师(如AP美国历史老师多次批改后会因为一些因素仍给低分);
- 谨慎选择“非常规考核”老师(如课前大量预习+课上突袭小测,且小测占比高),避免因适应不佳拖累GPA。
文理是否均衡?看目标院校偏好定策略
- 若申请偏理工科院校:选课可侧重理科,轻微偏科无明显影响;
- 若申请综合类大学:建议文理均衡,文科优先选AP历史类(可兑换大学通识课学分,避免大学重修高难度历史课程)。
Part 02 常见的AP课程选课建议
AP考试在科目选择上无明确限制,搭配灵活度高。不同数量的AP课程能体现不同的学术水平:
- 2-3门:可以让学校看出学术取向。
- 4-5门:可以证明学术大方向下的能力。
- 6-8门:一般就是文科或理科大类可以达到的理想组合了。
若想让AP选课更具针对性,建议结合目标院校排名规划选修门数,更易贴合院校对学术能力的期待:
- 申请Top前20大学:建议选修8-10门及以上AP(优先保证多门5分,避免仅修读无高分);
- 申请Top前30大学:建议选修6-8门及以上AP(至少4-5门为5分/4分,体现学术竞争力);
- 申请Top前50大学:建议选修4-5门及以上AP(重点科目需达5分/4分,匹配院校学术期待)。
此外,不少大学官网明确提及“希望申请人在自身能力与兴趣范围内,选择难度更高的课程”,其核心正是通过课程挑战度,考察学生的学术潜力与综合素养,这一点也需在选课数量与难度规划中重点考量。常见课程组合应保证从以下三个等级中选取:
1、常见课程组合
公认高难度课程
- 包括英语语言与写作、英语文学与写作(2 门)、微积分BC、统计学、美国历史、世界历史、欧洲历史、化学、物理C系列等,这类课程能直观体现学术挑战能力;
基础科学类课程
- 涵盖生物、化学、物理 1、物理 2 等,是构建理科基础、展现科学素养的核心科目;
大学专业关联课程
- 如心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2门)、计算机科学A、计算机科学原理(2门)、环境科学、人文地理等,可根据目标专业提前铺垫相关知识。
2、“常规选课公式” 搭建组合
选择(1-2门高难度课程)+(2-4门基础科学类课程)+(2-4门专业关联课程),以下为不同专业的典型组合示例:
商科
-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2门)、微积分BC(建议优先选BC,替代AB)、统计学;
环境科学
- 微积分 BC/AB、统计学、生物、化学、物理 1/2;
传媒
- 宏观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2门)、心理学、英语语言与写作、英语文学与写作、任意历史类课程(如美国历史 / 世界历史);
生物
- 微积分 BC/AB、统计学、生物、化学、物理1& 物理2;
Part 03 AP课程选课常见误区
在AP选课中,不少同学因缺乏系统规划陷入误区,不仅浪费时间精力,还可能影响申请竞争力,以下四类典型问题尤其需要警惕:
1、AP选课越多,申请优势越大
很多学生觉得AP选得越多越好,可这种“数量至上”的选课思路,往往适得其反:
- 一方面,密集的课程会导致学业压力过载,不仅身心俱疲,还可能拉低GPA;
- 另一方面,即便多门AP都拿到成绩,若缺乏亮点,对申请的助力也十分有限,反而会耽误课外活动的推进,影响综合竞争力。
所以,AP选课切忌盲目跟风,同学们需提前做好规划,根据自身能力和可投入的时间,挑选真正适合自己且能用心学好的课程 —— 这样既能让AP发挥申请价值,也能减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不过AP课程到底需要修多少门并没有准确的答案,还是需要看个人的安排,从历年申请生考的AP科目来看,3-8门比较常见。
2、5分率高≠科目难度低
选课只看5分率,很容易陷入“难度误判”的陷阱 —— 要知道,5分率高不代表科目本身简单。以 AP微积分AB与BC为例,BC的知识复杂度和考察难度明明高于AB,可5分率却反超AB。
这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选择AB的多是数学基础一般、寻求稳妥的学生,而选择BC的多是数学能力强、追求进阶的考生,考生群体的能力差异,直接造成了两科5分率的“倒挂”。
3、忽视课程与专业方向的匹配
切勿轻视AP课程与专业方向的适配性 —— 大学招生官关注的,远不止“你修了几门 AP”,更在于 “这些AP是否能为你未来的专业学习提供支撑”。部分学生在选课时缺乏长远的专业规划,仅凭兴趣或难度选课,导致最终所选课程与申请的专业领域毫无关联,无法向招生官展现自身在目标专业上的学术潜力,反而让AP优势打了折扣。
4、AP选课别被“预备课” 绑住
不少学校要求先修Honor课程才能学AP,这让部分家长产生“没学预备课就无法学AP”的顾虑,但事实并非如此。
像AP经济学、历史、计算机科学A这类科目,对前置知识要求不高,只要英语能力达标,就能开展学习 —— 甚至有不少 8、9 年级的学生已着手学习AP经济学,足以证明其 “低门槛” 特性。当然,微积分、物理、生物等理科科目确实需要一定知识储备,盲目挑战容易吃力。但也不必因 “预备课”的要求就畏缩,该尝试的入门级AP仍可大胆选择。
- 对9-10年级学生而言,建议优先从“入门型 AP”入手,比如AP 经济学、心理学、人文地理学等。这类课程既能帮助大家建立AP学习信心,也能提前熟悉 AP 的学习节奏与方法;
- 等到11-12年级,再逐步挑战微积分、物理、化学等难度更高的科目,形成“由易到难”的梯度规划,让学习难度循序渐进,更易出成绩。
Part 04 不同年级AP课程备考建议
“对中国考生而言,选课需兼顾中国考生得分率”(如数学、物理类科目得分率更高,适合理科优势学生)与“个人擅长领域”。结合这一原则,不同年级的AP课程备考可按以下规划推进:
1、8-9年级:建立信心 + 效率优先
这一阶段的核心目标是“适应AP节奏、积累基础能力”,无需追求数量(优先选中国考生得分率中等、门槛低的科目,如AP人文地理、预备微积分,避免因难度过高打击信心),推荐选择1-2门难度适中、能衔接初高中知识的课程:
- AP预备微积分:可填补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空白,尤其适合已完成代数 1、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为后续理科 AP 学习打地基;
- AP人文地理:以视觉化学习(如地图、图表分析)为主,记忆量比历史类课程少 40% 左右,对语言能力要求适中,适合初次接触 AP 的学生探索人文领域兴趣。
2、10年级:“稳步推进 + 夯实基础”
此阶段需在“提升能力”与“保证质量”间找平衡,通过2-4门适配课程建立 AP 学习信心,同时兼顾效率:
- AP微积分AB/BC:5分率稳定在 40% 以上,是 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的核心基础课程,实用性强,对后续专业学习助力大;
- AP微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属于商科通用基础课,题型灵活,仅需基础数学能力即可入门,学习周期相对较短,易出分且适配多专业方向。
3、11年级:专业深化 + 提升竞争力
5-8门AP聚焦目标;作为美本申请的关键阶段,选课需围绕“专业方向”深化,通过5-8 门课程展现学术深度与竞争力:
- 理工方向:优先选AP物理C(力学+电磁学)(衔接大学理工科核心知识)、AP计算机科学A(5分率约25%,适合计划走计算机、工程方向的学生,体现技术能力);
- 文科方向:重点选 AP 英语语言与写作(聚焦议论文逻辑训练,无论申请文科、商科还是社科,都能提升学术写作能力,适配所有专业)。
4、12年级:学分兑换 + 衔接大学
这一阶段的选课核心是“为大学过渡服务”,优先选择两类课程:一是高学分兑换率科目(如 AP 微积分 BC、AP 统计学,多数大学认可其学分,可减免基础课程);二是兴趣领域高阶课程(结合未来大学专业,提前学习相关高阶 AP,为大学专业课适应铺路)。
对AP体系的同学来说,选课不仅是“选几门课”的短期决策,更是关乎学术能力培养、专业方向探索的长期规划。从8年级探索兴趣,到12年级衔接大学,AP学习的每一步都在为你的未来铺路——它不仅能帮你积累海外院校认可的学术优势,更能让你提前适应大学级别的学习节奏,培养分析问题、深度思考的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