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加拿大移民大背景是“全境工签积压!各省配额不足!”
前两年的难民工签放水,留学毕业工签不断延期,旅转工放水,直接增加了数十万工签持有人积压在加拿大。每年是有50万移民配额,但其中除开父母夫妻团聚,难民,再除开拿身份的副申请人(配偶子女),每年经济类的主申请人其实不到10万。而现在阿省,安省,BC省。每个省的工签持有人就不止10万。整个加拿大各省省提名排着队的人,已经数倍于各省省提名配额。而且更可怕的是这些人是会流动的,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省份可以幸免!连锁反应已经出现:
- BC硕士和BC幼教变政,PNP打分居高不下;
- 联邦自雇关门、联邦SUV变政砍90%支持信;
- 旅转工开始收紧,审批严格,出台时间限制(6月初);
- 曼省数月迟迟不捞,游行几个月后捞了一次800多分;
- 阿省AOS暂停、RRS积压;
- 萨省严查,JAL几乎不批给境外人士,
- NS关闭餐饮酒店蓝领,并已实际意义上停止审批全省省提名;
- NB关闭除法语外大部分省提、PEI限额、育空爆雷;
- 纽芬兰、魁省IT、AFIP、RNIP等通道也都是坑,只是暂时脓包还没“穿包”而已。
但是,毕竟加拿大配额不减,今年一定还是会要引进50万PR。
那么,在这个困难局面之下,对于不同人群,加拿大移民下半年还有哪些路径可以选择呢?
一、对于中国白领,2024年还剩哪些可行加拿大移民通道?
1、大多数白领最优通道还是雇主担保阿省EE,没有之一。
如果你是IT职位,或电子/机械工程师,或建筑设计CAD制图,或HR职能,或Marketing/BD/销售经理,或平面交互设计,或传媒编导视频制作……或者你是农业,建筑,餐饮酒店,医疗健康行业的专业人士,那么你千万!千万!千万!不要再错过这个项目。
一年时间可以在中国拿到身份,PR后登陆。拿到身份后,两三个月就可以自由换省,甚至回中国。有些客户甚至拿到pr以后都不辞职,请三个月长假再回国继续事业。可以在五六年后再决定是否辞职长住加拿大。
无论是周期,成本和风险等各指标远优于2021年的萨省安省雇主担保(更不用说现在的安省,萨省已经是太差的雇主担保通道),也优于EEBC、SUV等。从项目的变政风险和承压能力来看也优于大西洋四省AIP通道。
为什么阿省EE能稳妥顺畅?除了是雇主担保,有一定的成本门槛。更重要的是,它不但有Tech职业/四大行业限制,还有EE打分要求,英语最低门槛四个6,年龄学历也都要考究。所以阻隔了绝大部分竞争者。
阿省EE其实和EEBC-tech很接近,唯一的不同是远不如BC省配额紧缺。
2、各省的传统雇主担保,哪些通道还能做?
- 安省,BC省雇主担保几乎已经全军覆没。安省建筑经理、护士助理等极少数OID紧缺职位还能做,但一方面价格高,一方面还要早早入境凑分;BC雇主担保目前就连TECH职位也不可能海外邀请,必须早早入境,必须偏远地区,还必须把工资做到顶格(这其实是个典型拒签因素);也就是说,安省和BC雇主担保,即使极少数职位能做,也更贵,更危险,还不能去多伦多温哥华呆着,只能去偏远地区。从任何指标考量都已经失去推荐价值。
- 萨省严查高危,且已经失去之前的速度、顺畅优势;
- 曼省省提名积压最为严重,建议暂避;阿省、海洋省可期转机。为什么曼省没关门但不建议,阿省海洋省关门了但建议选择?这里面的道理很多人还不懂。其实曼省2023年初已经是1.7万人递交省提,年配额只有6500,也就是三比一的省提名积压。而因为曼省靠机制来筛选,所以一直没有关门。阿省AOS和NS省、NB省、PEI等地今年的确已经关门,但AOS是配额5000,申请人5000就马上关停,海洋省处理逻辑也类似。所以这些省份明年有新配额会立刻重开。如果愿意工签入境的人群,其实在阿省、海洋省积累工作时间不失为一个先排队的好方法。且不谈“大赦”的机遇,就常规情况下,也会优先邀请已经入境且工作时间更长的人群。
- 大西洋四省AIP下半年承压严重,有积压风险;但是只要雇主靠谱,AIP当然还是可以冲的。因为AIP项目配额较多,即使积压影响审批速度,也不会阻碍你移民的成果最终获取。
- 育空已停、NFL未停,但都不建议首选;这种小省有两个很值得关注的特点。一是当地的政府对当地的企业过于熟悉。雇主类项目本来就有灰色地带,移民局官员三天两头的可以到雇主那里探望一下你,加上本地愿意配合的雇主本来就少,每个雇主做的频次过高,这些都是危险因素。二是,本地优质雇主太少,根本架不住一些中介全国性地招徕客户,大力普推。危险因素积累久了必然爆雷。至于“不要英语”就更加是荒谬的低端忽悠,也会增加爆雷速度。
3、法语人群,最后的技术移民机会。
技术移民总体而言从三四年前就已经对中国白领几乎无缘。国内硕士,雅思8787,同岗位工作三年,29岁以下,才470多一点,但目前EE通道的STEM职位邀请也要485分左右才可能邀请。
但近一年多,法语通道却一而再再而三降低门槛,目前350分上下的邀请分数线已经触底。很多加拿大政府官员都在抱怨法语通道门槛过低。所以这是个机遇,英法双语人士,法语CLB7的,很容易做到350分。
二、对于中国企业主,2024年还剩哪些可行加拿大移民通道?
1、魁投需要法语CLB7(面试)且有严格资产审计,目前已非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家可选;
2、SUV项目已经过热并引发移民局关注,风险已经越来越高;目前的最大问题就是SUV签的过多过滥!大部分没有全境资源能力的安省BC小中介从去年初开始,只能猛推SUV,这正是最大的问题!历史上所有加拿大移民中的大坑都是那些看起来门槛低,签的过多过滥,前期审批放水,有人成功。最终爆雷收紧,大部分人没法走通。屡试不爽。而移民局现在已经开始收紧!除了限制孵化器担保数量,目前对SUV项目审批也越来越严格。SUV其实有很多风险点,恰恰非常需要中介的谨慎专业。比如,很多中介为了安慰你签单,说你只是一个搭子,所以你可以弱一点。其实你必须在团队中扎实承担一个合理职能,没有任何人可以弱。你在中国做营销,雅思6都考不出来,你说你在加拿大创业公司做营销总监?真当移民局傻子啊。另外,除了团队职能安排不合理,项目不合格拒签,就算你自己有较强的职业背景,其他某个人出问题也会导致全体拒签。这样的案例有很多。比如组团四个人有一个人EE被捞,直接导致SUV整体拒签,一人安调不过关,或者一个人雅思不过关,或者一个申请人家孩子体检不过关导致全体拒签的案例也大量发生过。
3、ICT和高管LMIA加分其实大多数人没法走通
这两个项目和SUV异曲同工,都是为了签单而签单,看起来门槛低其实是坑的通道。
ICT项目bug很多,对中国公司规模要求高,对高管经历要求严格,过来后一般只有一年工签,还要审核你的经营状况,判断是否给你LMIA加分。大多数情况下,千辛万苦ICT工签入境的很多人,最终不得不转其他项目移民,或者靠配偶开放工签换主申请人来移民。
最原始的高管LMIA加分也已经过时,因为移民局劳工部审批严格,所以获批数量极少,拒签率高,且目前审批周期长达9-15个月。
4、投资类00LMIA可以稳妥走通,但需要较高投资金额,有一定资金占压,并不适合大多数人。
这个项目我们做了五年多,简单说这个是二阶的LMIA200分,比直接的高管匹配加分,投资类LMIA200分的获取,对于申请人在中国的高管经历要求低得多,但资金占压较高。对于两类人群这个项目仍然可行:
- 有开放工签的,真正想做生意的本地留学毕业生;
- 想一步到位安省BC省的中国企业家;
5、C62工签作为升级版的ICT和升级版的LMIA200分,目前是中国企业主的最优通道
这个“自己当雇主”的创业通道,只要有创业经历,雅思5分水平就可以走通,该项目优势明显:
- 全程成本低于各类SUV或雇主担保移民;
- 快则不到一年,慢则不到三年全家获取PR,比投资移民和SUV联邦创业项目周期更短;
- 自己创业更可控,不会出现SUV那样一个人出问题,整个项目受牵连;
- 没有SUV项目那种配额限制,也没有SUV项目受追捧和拥挤;
- 解决了传统ICT工签后续移民通道的BUG;
- 由于此工签不是Dual Intent,表面上不以移民为目的,同时是创业创造工作机会,缓解工签积压问题,所以审批顺畅;
如果你“35岁+硕士+雅思6.5水平”,也就是不需要入境工作一年就能打出350分,那你直接就可以用加拿大的自家公司给自己加LMIA200分,走EE快速通道移民。
如果你“40岁+本科+雅思四个6”或者“45岁以上+硕士+雅思四个6”,你可以入境后在加拿大自家公司工作一年后,打出350分,再加LMIA200分,直接走EE快速通道移民。这一年可以在多伦多,温哥华或任何你想待的加拿大城市。
如果你“45岁以上,雅思只有5分水平”,你也可以入境后在加拿大的自家公司工作一年后,走阿省或海洋省等便远省提名移民。
三、对于已经入境的开放工签持有人,2024年还剩哪些可行加拿大移民通道?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已经入境加拿大的陪读家长,如果只是旅签呆着,你们已经多了很多劣势而不是优势。还是要参考前述的海外人士移民思路。
如果已经留学毕业持有PGWP或配偶开放工签,那么目前还有些捷径可选
- STEM专业本硕的,如英语好,打分470+,有机会直接技术移民,安省优才HCP近期475可邀请,联邦EE-STEM近期也低至481分;
- 以上STEM人群,本科生分数差一点点的,可以做双学历;分数差的比较多的,可以LMIA加50分;
- 文科商科等非STEM专业,无法语的话,直接技术移民机会渺茫,打分470+的可以直接LMIA加50分;
- College毕业或持开放工签大龄人士470分无望的,可以直接考虑去多伦多走OINP-EE-ST项目,350分即可,400分以上较稳;
- 毕业生或大龄配偶工签人士350分无望的或喜欢创业的,可以直接按劳工部移民局的要求创业,走LMIA加200分;
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我们最不缺的就是信息,而我们最缺的是恰恰是鉴别筛选信息的能力。
好项目有什么特征,坑项目又有什么特征?
其实很简单:
好项目是更适合你的优势和特点的项目,对于大多数人门槛较高,但你刚好可以达到。
- 比如你还在中国工作稳定收入高,雅思四个6,是IT、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电子\电气\机械工程师、编导、市场营销、HR、销售管理……那么最适合你的项目当然是阿省EE-ATP;
- 比如你还在中国工作稳定收入高,雅思四个6,是农业、餐饮酒店、医疗健康、建筑施工等行业专业人士,那么最适合你的项目当然是阿省EE-Sector Priorities;
- 比如你有开放工签,打分470,那么当然最优项目是LMIA加分或甚至直接安省优才;
- 比如你有开放工签,打分400,那么当然最优项目是安省EE-ST;
- 比如你雅思四个6,有开放工签,想创业,那么最优项目当然是LMIA加200分;
- 比如你雅思四个6,有中国企业家经历,不管你是否想创业,你最优项目当然是C62工签后再加LMIA200分;
……
坑项目是看起来什么门槛都没有,谁都能做,谁都能签的项目,你可以达到,其他所有人也可以达到。
- 比如所有多伦多温哥华家长都在被推荐的AFIP,中介说只要高中学历、只要雅思4分,55岁也可以,不要任何中国职业经历……虽然每年只有2千多配额,还永远用不完……你认为可能吗?
- 比如魁省IT,被中介包装成“既不要英语,也不要法语,只要程序员就可以”的捷径,他们不会告诉你,2023年全年只捞了5个中国人,而且都很优秀;
- 比如同理的联邦自雇,BC幼教已经关闭,因为太多人是看不到数据和逻辑的,是不见棺材不落泪,撞了南墙还不愿意回头的;
备注2、2024年的加拿大移民,如何学会挑选中介?
1、持牌是及格线。
专业能力,操作经验都很差的持牌一大堆。这个是必须的,但不是筛选值得托付的中介的有区分度的指标。
2、项目方是必须的。
二道贩子加一点差价并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销售型中介缺乏对雇主等落地资源的具体把控,在推荐项目和移民规划时,一方面会签单为王,倾向于推荐“好培训”、“好签单”的项目,另一方面也会倾向于过度承诺,这些都是移民前期规划的大忌。所以其实聪明的客户在对比各家中介对项目的推荐上,就能判断出中介的实力和职业素养。
药方能开对,不一定做得好项目;但连药方都开错,肯定不做不好项目。
3、全境业务的项目方才是难能可贵的
有全境资源和能力的项目方中介,一方面在推荐项目时更客观,更能基于整个加拿大的可能性为你规划最优方案;另一方面,在风谲云诡的2024年,在移民局怪招频出的难局之下,全境能力的中介也能及时给你更优的Plan B,让你顺利低成本变轨,陪你最终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