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全职/兼职/临时工的法律区别:权利、税务义务完全不同

htica 加拿大移民

一文读懂加拿大全职/兼职/临时工的法律区别:权利、税务义务完全不同

别被“工时”骗了, 大家一定要谨慎对待:

你以为只是打工形式不同,其实背后影响着假期、收入、报税,甚至是你的居留安全。

为什么搞懂“工种身份”比你以为的更重要?

很多人在加拿大找工作时,最常问的就是: “这是全职还是兼职?” “临时合同能不能转长期?” “学生兼职要报税吗?”

这些看似日常的打工问题,实则关乎每小时工资、是否享有病假、是否必须缴税,甚至能否合法维权。

更棘手的是,大多数雇员(特别是新移民或留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的用工身份,雇主也未必解释清楚。结果就是:应有的权利得不到保障,不该缴的税却被代扣。

本文将拆解全职、兼职、临时工三种用工形式,解析它们在法律和税务上的根本区别,帮助你判断自己的身份、享有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

01|全职、兼职、临时工的常见误区

“兼职没有假期?临时工可以随便解雇?” 你以为的是常识,可能是法律上的误读。

在不少华人群体中,流传着一些误解:

“临时工只是短工,根本没什么法律保护。” 

“兼职赚得少,福利也差,没必要认真算。” 

“临时工/学生工不需要交税。”  

这些说法听起来合理,实际上并不准确。

在加拿大,所有被正式雇佣的员工(非独立合同工)都受到所在省的《就业标准法》(Employment Standards Act)保护,无论你是全职、兼职还是临时身份。

比如:

最低工资:适用于全职与兼职,包括学生工。 

带薪年假、加班费、终止补偿:全职与兼职员工享有同类权利,只是按工时比例计算。 

税务义务:只要是雇员身份,雇主都必须代扣 CPP、EI 和个人所得税。 

所以,临时工并非无保障,只是合同时间有限,但基本权利仍受保护。 兼职并非不缴税,甚至可能退税,取决于收入和抵扣项。 学生打工同样享有最低工资与工伤保护。  

这些误解若不及时澄清,容易导致雇主规避责任,员工错失保障。

02|法律区别:谁的权益更多、保护更强?

工时不只是时间长度,它决定了你能不能休年假、拿加班费,甚至是否有解雇补偿。

我们逐一解析三类用工身份的法律区别:

全职员工:权利最完整、保障最强

定义:每周通常工作 30 小时以上,长期合同。

适用法规:联邦或省级《Employment Standards Act》。

基本权益包括

  • 每日超 8 小时/每周超 40 小时须支付加班费(至少时薪 1.5 倍) 
  • 至少两周年假,部分省份在 5 年后增至三周 
  • 法定假期工资 解雇前通知期 + 终止补偿 
  • 病假保障(如安省提供带薪病假 3 天)  

兼职员工:享有同类权益,但按比例计算

定义:每周少于 30 小时,可能是长期或短期。

适用法规:与全职员工相同。

注意事项

  • 最低工资标准一致(如 BC 省 $17.85/小时) 
  • 假期工资、加班费按实际工时比例计算 
  • 满一定工作期限(如 3 个月)可享终止补偿 
  • 法律不会因“兼职”身份减少保障  

提醒:部分雇主通过压缩工时规避成本,员工应依工时主张合法权利。

临时/短期员工:权益相同,主要区别在“终止机制”

定义:合同设有明确终止时间(如 3 个月、1 年),包括 seasonal 和 casual 工种。

法律保障:享受基本权益(工资、加班费、法定假期等)。合同结束即终止,无需额外通知或补偿(除非实际工作超时)  

现实问题:约 25% 临时外劳未签合同 

常见问题:加班费未支付、非法扣款、超时无休息等  

03|税务机制:CPP、EI 和报税你都搞清了吗?

“我只打工几小时,不用报税吧?” 这些“江湖传说”不可信,你漏报的每一块钱,CRA 都可能查到。

雇主的法定义务(无论全职、兼职、临时)

雇主必须为所有雇员:

(1)扣缴并上报加拿大养老金计划(CPP):雇主与雇员各缴 5.25%(或 QPP 为 5.70%) 

(2)扣缴并上报就业保险(EI):代扣联邦和省级所得税 提供工资单,注明工时、毛收入、扣款、净工资  

CRA 指出,兼职与临时员工仍属雇员,不能视为自由职业者规避 CPP/EI。

雇员个人税务义务

有工作收入者必须报税 收入低于免税额者可退税,如学生或新移民 

报税截止:薪资雇员为每年 4 月 30 日,gig worker 为 6 月中。

临时外劳与非居民的特殊情况

税务居民标准住满 183 天并有居住纽带即为税务居民,须申报全球收入 

非税务居民:仅对加拿大来源收入报税,可能被预扣税(如15%)  

建议:身份不明时,应提交 CRA 表格 NR74 或 NR73 获取认定。

04|临时工并非“无保障”,但维权难度大

法律写得很清楚,但现实并非总能照做。

案例一:live-in caregiver 被剥削问题

联合国曾报告称,加拿大IRCC批准的部分临时外劳项目存在以下问题:工资被克扣 无合同;不准换雇主;存在性骚扰与缺乏;PPE 等问题  

尽管政府要求签署合同并提供医疗保障,但部分雇主仍规避责任,例如:不缴 EI/CPP 不提供工资单 以“试用期”为由逃避义务  

案例二:学生兼职没交税,次年收到账单

某留学生打工每周 20 小时,总收入约 $8,000,自认为无需报税。次年收到 CRA 通知,因雇主未代扣税,需补税并缴利息。

提醒:报税是义务,未申报将被视为逃税。

05|怎么看清身份、怎么主张权利?

雇主未必主动告知你的权利,但你可以主动争取。

第一步:搞清楚你是哪一类员工

看工时是否每周 ≥ 30 小时? 

看合同:是否写明开始/结束时间? 

看薪资单:是否有 CPP、EI 扣款?是否扣税?如无,可能被误归为“合同工”  

第二步:确认合同内容是否完整

  • 要求书面合同,明确岗位、薪资、工时、加班安排、福利等 
  • 如无合同,可向省级劳工部门举报或申请调解  

第三步:合理报税

  • 收入再低也建议报税,以保障退税权利 身份不明确者,应填写 NR74 表格 
  • 保留所有工资单、T4/T4A 等作为报税凭证  

第四步:维权途径

  • 可匿名举报至加拿大就业与社会发展部(ESDC) 
  • 对工资扣漏或合约纠纷可向所在省 Employment Standards Branch 
  • 申诉 CRA 与劳工部门信息共享,申诉更易追责雇主  

结语:提醒大家,合同和工资单很重要

“反正只是打个工,不用太在意合同。”

这是许多新移民、学生、临时工常见的想法,但正因模糊态度,许多人吃了哑巴亏。

你是全职、兼职还是临时员工,不只是工时的差别,而是一整套法律保障与税务义务。

认清身份、主动维权,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未来的保障。

不论当前身份如何,至少要明白:你的权利不比别人少,只要你争取。

如果你还对自己的身份或报税有疑问,不妨收藏本文,或转发给可能也需要了解这些信息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