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是8月中上旬,很多家庭还沉浸在暑假的松弛感中,但对我来说,这个节点意味着一年一度的大学申请季已经正式启动。每年从现在开始到次年1月,是无数家庭最忙碌、最容易忽略细节的阶段。
一、美加大学申请时间线重点提醒
(2026年入学)
1. 申请系统开放时间
【Common App(美国大学通用申请系统)】:主文书与推荐信务必尽早启动
8月1日,美国大学申请系统 Common Application(简称 Common App)已经正式上线,今年恰逢它成立5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里程碑,系统的整体界面也进行了小幅升级,不仅视觉上更清爽,部分功能流程也更加清晰、智能化——但也因此,一些操作逻辑与去年相比有所不同。
对于申请美国大学的同学来说,现在就可以开始:
• 填写基本信息(包括教育背景、课外活动、奖项等);
• 邀请推荐人(老师、辅导员等);
• 上传主文书(Common App Essay);
• 查看各校的补充文书题目;
• 添加目标学校并查看其具体要求。
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虽然主文书(Personal Essay)在系统内是统一的,但每所大学的要求和提交逻辑都不一样:有些学校会强制要求补充文书,有些则是可选项。
【UC系统(加州大学)】:PIQs需要提前准备
加州大学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简称UC)的申请提交时间是每年的 11月1日–11月30日,看起来似乎还“有时间”,但这套系统的独立性和复杂度,往往让许多学生措手不及。
UC系统中9所本科招生的校区申请不使用 Common App,而是通过自己专属的申请平台提交。申请过程中最重要的写作部分是PIQs(Personal Insight Questions),也就是个人洞见问答—总共8道题,学生需要从中选4题作答,每题最多350词。
这些题目并不像传统文书那样要求长篇大论,而是更注重学生的经历、思维方式和个人反思能力。例如:
- 描述一次你克服挑战的经历;
- 分享一次你如何为社区带来积极影响;
- 展示一项你在课堂外主动追求的学术兴趣……
虽然看起来篇幅不长,但想写好并不容易。很多学生初看时觉得简单,真正落笔才发现句句都是“送命题”。此外,UC不接受推荐信,PIQs和活动列表就成为招生官了解你的主要窗口,它们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所以,我通常建议打算申请UC的学生从暑假开始就着手准备PIQs。一来有时间构思、打磨,二来也能与申请其他学校(如Common App主文书、补充文书)形成合理的时间错峰。
【OUAC系统(安省大学)】:10月开放,补充系统各有时间线
OUAC(Ontario Universities’ Application Centre)是安省大学统一申请平台,对于非安省中学的学生来说,适用的是 OUAC 105类申请,系统通常在10月初开放。不过,OUAC系统的“开放”并不等于你可以拖到12月再准备。
为什么?
因为很多安省大学,尤其是多伦多大学(U of T)、皇后大学(Queen’s)、滑铁卢大学(Waterloo)等的热门项目,会通过 OUAC 获取你提交的基础信息后,再发出自己的补充申请系统链接(Supplementary Application System)。这些补充系统有独立的问答题、材料要求和提交时间,一旦错过就无法补交。
比如:
•滑铁卢大学会要求填写AIF(Admission Information Form),包括课程选择、课外活动、学术奖项、未来兴趣等详细信息,有些专业(如AFM、工程)还需要完成视频面试或性格测试(如Trait Assessment);
• 多伦多大学圣乔治校区(U of T St. George) 会邀请申请Rotman商学院的学生填写Supplementary Application Form,而申请工程学院的学生则需额外完成 OSP(Online Student Profile) 其中包括线上面试;
• 多大世嘉堡分校(UTSC) 同样设有自己的补充材料系统,不同专业对应不同的短答题(Short Answer Questions);
• 此外,很多家长和学生容易忽略的还有Western大学的Ivey AEO申请。这是一个可以保送进入Ivey商学院的预录取资格,申请时必须填写一份非常详细的AEO Application Supplement,介绍你的领导力经历、社区服务、课外活动等内容,竞争非常激烈,提交时间通常不同于常规申请截止时间。
所以一旦决定申请安省大学,就要尽早完成OUAC系统的填写与提交,才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
【EPBC系统(BC省)】:滚动式审理也有隐藏的时间陷阱
很多BC省的学生和家长觉得,“我们在本地读书,申请本地大学自然很方便”,但其实 EPBC(EducationPlannerBC)系统也有不少细节需要关注。
EPBC是包括 UBC、SFU、UVic、TRU 等大学在内的统一申请平台,大部分学校在10月初开放申请,但提交之后事情远未结束。
例如:
• UBC的奖学金申请截至日期是12月1日,但这部分内容要通过 Personal Profile 的问题体现出来,不单独开设奖学金申请通道,很多学生以为“等写完主申请再考虑奖学金”,结果错过了。
• SFU的Beedie商学院和其他竞争激烈专业(如工程学院的本硕连读项目),需要补充文件、成绩单、活动表,也可能有推荐信要求。
• UVic虽然看似“简单”,但热门专业的席位很快会被占满,早申请早审理、早录取。
此外,推荐人信息的填写、成绩单上传、课外活动填写格式等,都由各校各自决定,不统一通知。因此,申请BC省大学虽然“技术上简单”,但实操上极其依赖申请者自己的主动性和信息掌握能力。
2. 推荐信、成绩单的时间陷阱
很多家庭以为:“等申请系统开放以后再准备推荐信、成绩单也来得及。”但实际上,这些材料常常有独立的提交时间,甚至早于申请截止日期。一旦准备不及时,就可能错失关键窗口,影响申请进度。
【推荐信】:不要等到最后一刻才开口
对于美国大学,大多数学校要求:
• 1–2封任课老师推荐信
• 1封由学校升学顾问(Counselor)提交的推荐信及学校报告(School Report)
不少学生直到11月才想到要请老师写推荐信,而这个时候老师往往已经被其他学生“预约满”,即使愿意帮忙,完成的质量和细致程度也可能大打折扣。建议在9月开学的第一周就尽快敲定推荐人,并通过Common App系统发出正式邀请。
【成绩单与Self-report】:名词混乱是家长最常见的盲区
BC省的学生尤其容易混淆“成绩单上传”和“自我申报”之间的区别,尤其在美加双申的情况下,不同学校、系统对成绩的处理方式差异巨大:
美国大学:
• 多数学校要求由学校顾问(Counselor)通过Common App系统上传正式成绩单。
• Learning Update(学习进度更新)和正式成绩单不同,不能替代Transcript,尤其是12年级正在修读的课程需要准确列明。
加州大学(UC系统):
• 所有成绩需由学生自行Self-report,包括9–12年级所有课程和成绩,需符合A-G课程要求(包括英语、数学、实验科学、社会学科、语言等)。
• 成绩申报需要极其准确,UC系统在录取后会抽查正式成绩单,如果发现申报与实际不符,可能会撤销录取资格。
加拿大大学(如UBC、U of T等):
• 本地高中生的成绩一般都需要首先通过BC教育教育部PSI授权后定期发送给各个大学。
• 多数学校仍要求学生在申请时自行Self-report 12年级在读课程、预计完成时间和阶段性成绩以及上传阶段性成绩报告(如Learning update)。
• 11月中旬前完成大部分成绩单准备工作,包括成绩更新、在读课程列表及阶段性成绩申报。
3. 标化考试和语言成绩提交时间
标化考试依然是2025/26申请季的重要一环。尤其是美国大学,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恢复SAT/ACT的要求,即使是“Test Optional”的学校,对于是否提交标化成绩也会在审查中带来影响。因此,建议10月之前完成最终一轮SAT或ACT考试,既保留早申机会,也为常规申请预留出分时间。
AP成绩方面,美国大学大多接受self-report,录取后再送正式成绩;但加拿大大学部分项目在早申录取、学分认定中仍建议送分。AP成绩若已出分,建议在申请系统创建后完成统一提交,避免遗漏。
语言成绩如Duolingo、IELTS、TOEFL,多数学校要求提交的截止日期早于申请的截止日期,具体时间以学校或专业要求为准。如果考虑早申请,建议尽早考出分数、完成送分。
各类考试成绩的提交方式、时间节点、系统要求不尽相同。务必在9月前逐一确认并列出时间表,避免遗漏关键材料或错过更新机会。
二、为什么BC学生尤其容易错过“细节时间线”?
作为在BC省长期从事升学指导工作的顾问,我每年都会遇到一些本身很有竞争力的学生,在申请季因为忽视了时间节点、课程设置差异或提交流程,而错失理想的项目、奖学金,甚至大学本身。
BC省的教育体系确实灵活,但也因此带来了不少申请难点。比如:
• 课程体系多样:BC省学校常见的课程体系包括本地BC课程、IB课程(包括IB Certificate),课程安排、评估方式和成绩结构都不同。美国大学尤其是UC、Common App系统,在解读这些成绩时需要更清晰的材料呈现方式,而这也意味着学生和升学顾问需要更早开始规划课程搭配与申请表达。
• 学制不统一,出成绩时间差异大:BC省既有学年制学校(全年课程6月出分),也有学期制学校(1月、6月分别出分),这会直接影响成绩单出具时间。而大学的申请系统或补充材料系统,常常会要求“当前课程成绩”或“预测成绩”,不同学制的学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提前准备 Learning Update 或手动生成的成绩报告。
• 校外课程与学分转换:不少学生在12年级会选择修读校外网课,这些课程虽有利于拉高均分或补先修,但送分时间、上报流程更复杂,时间管理不好的话有些课程甚至要到1月或更晚才出分,容易错过大学早申或奖学金评估节点。
• 前置课程缺失影响申请:由于选课太“自由”,很多学生在10和11年级没有充分了解未来专业的录取要求,结果到了12年级才发现某些关键课程(如物理、微积分、化学)并未修读,导致无法申请目标专业或不具备竞争力。
• 对“隐形任务”缺乏了解:很多学生误以为申请就是“填表 + 文书”,但加拿大和美国大学普遍设置有各类补充申请系统。
BC省学生的优势在于课程选择空间大、专业选择可操控性高,但这也意味着,如果不尽早了解各大学对课程、材料、时间的细节要求,就容易在申请季陷入“补课来不及、错失项目资格”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