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2025年已过大半。
8月下旬,加拿大移民部IRCC终于披露了今年的全面移民数据。结果显示:
加拿大有望在年底前迎来42.2万名新永久居民,远超政府设定的39.5万目标。
在数据背后,也存在许多细节:移民类别分化、临时居民收紧、申请积压增加,以及政府数据披露延迟引发的透明度质疑等等。
2025年移民人数有望突破42万
根据IRCC最新数据,2025年1月至7月,加拿大共迎来246,300名新永久居民,平均每月新增约35,000人。按照这一趋势推算,到年底将达到422,232人,较原定目标39.5万高出6.98%。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字虽然超过了目标值,但仍处于移民水平计划设定的上限区间(36.7万–43.6万),显示出移民系统的强大承载力。
PR 上扬VS临时居民收紧
虽然永久居民(PR)人数有望超额完成,但最新年中报告同样揭示了另一面现实:临时居民群体正在明显收紧。这不仅是数据层面的波动,更是联邦政府在重塑移民结构、降低临时居民比例上的战略选择。
01 永久居民:稳中有升
2025年上半年,加拿大共接纳207,650名永久居民,虽低于2024年同期的25.6万,但全年预计仍将超额完成目标。
- 经济类移民 依然是主体,填补医疗、科技、技工等行业的人才缺口;
- 家庭团聚类 保持稳定,每年数万配偶、子女与父母通过担保团聚;
- 难民与人道类 继续体现加拿大的国际承诺,在全球安置行动中保持领先。
整体而言,PR的稳步增长确保了加拿大长期人口与劳动力的续航力。
02 工作许可:冷热不均
临时工作许可则呈现出“冷热不均”的情况:
- 国际人才流动计划IMP
签发量骤降至302,280份,比2024年同期的41万下降了30%。当然,这是政府主动压缩临时居民规模的直接结果。 - 临时外国工人计划TFWP
则相对稳定,上半年签发105,195份,继续在农业、建筑、护理等劳动力紧缺行业发挥“救命稻草”的作用。
这意味着政府在压缩总体规模的同时,仍为“刚需行业”保留了外劳通道。
03 学习许可:断崖式下跌
最显著的变化来自留学生群体。2025年上半年,加拿大仅签发149,860份学习许可,相比2024年的245,055份减少近四成,较2023年的238,425份也大幅缩水。
这一趋势其实早有预兆。政策收紧的根本原因,在于缓解一线城市住房紧张和公共服务承压。换句话说,留学生规模的“急刹车”,正成为加拿大移民格局中的重要转折点,其影响将波及高校财政、地方经济以及未来的人才储备。
申请库存与积压
压力仍在积累
截至2025年7月31日,加拿大移民系统的“库存压力”依然显著:待批申请的总量达到了222.66万份,其中有90.17万份超过了“标准服务时间”,属于“积压”状态,占比高达40.5%!
从细分数据来看:
- 永久居民申请:待审批申请89.24万份,积压率49.7%,接近一半。
- 临时居留申请:待审批申请量高达107.93万份,积压率37.9%;
- 公民身份申请:待审批申请量25.49万份,积压率19.1%,相对高效。
不得不说,移民部现有的工作效率真够低的,仅59.5%的申请能在服务标准内完成,远低于该部门设定的80%目标。这也意味着,大量申请人的等待时间被迫延长。
大家比较关注的移民类别的积压情况:
- 快速通道(EE):积压率22%,略高于20%的目标。
- 省提名计划(PNP):积压率49%,远超35%的控制线。
- 配偶担保:积压率14%,接近15%的目标水平。
- 大西洋移民计划(AIP):审理周期已由去年的12个月拉长至17个月。
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虽然2025年整体接纳人数将超额完成,但申请人实际等待时间却普遍延长。换句话说,加拿大移民系统内部压力正在不断积累,可能成为未来政策调整的关键隐忧。
与此同时,新一届领导班子也因移民数据披露不及时而遭到诟病。移民局在2025年上半年一度停止月度数据更新,使得透明度问题再度成为舆论焦点。这种“数字缺席”不仅削弱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也让围绕移民规模的争论更显敏感。
移民积极效应VS现实挑战
为什么加拿大社会对移民数据如此敏感?原因在于,移民已经深深嵌入国家的经济命脉与社会结构。它既是增长的引擎,也是挑战的来源。
积极效应:
- 劳动力增长:医疗、科技、建筑等行业对新移民高度依赖,新人填补了关键岗位。
- 创新与创业:移民常带来新技能与新视角,推动科研突破与企业创立。
- 税收贡献:新移民加入劳动力市场,直接贡献税收,维系全民医保、养老金与教育体系。
现实挑战:
- 住房难题:在多伦多、温哥华等城市,房价与租金持续高企,新移民的加入无形中加剧竞争。
- 学历认证难:不少高技能移民在学历与资质认可环节受阻,无法进入本专业领域就业。
- 语言障碍:部分移民需要额外时间提升英语或法语水平,以融入职场与社区。
说一句“老生常谈”的话——加拿大真正的挑战,从来不只是“多接纳多少人”的问题,而是如何在数量和质量之间找到平衡。加拿大用前几年的“血泪教训”让大家看明白了——高水平的移民输入,确实能为经济注入活力,补上劳动力缺口,也改善人口老龄化的结构。但如果住房、医疗、教育这些关键资源跟不上,再漂亮的数字也可能迅速变成社会矛盾,引发公众的不满。
未来,加拿大移民战略的考题,将更侧重于在于新移民来了以后,能不能真正留下来、融进去、过得好。只有在“规模”与“承载力”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移民才能继续成为推动加拿大前行的动力,而不是新的争议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