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入籍制度迎来重大调整!
未来,海外出生的第二代加拿大人若想继承国籍,将不再自动获得,而需通过语言、公民知识及安全审查等三大门槛。
根据加国国会正在审议的C-3号《公民法修正案》,未来海外出生的第二代加拿大人,想要继承父母的国籍,将不再是“自动获得”,而需要通过一系列与普通移民相似的考核程序。
血统入籍不再自动
C-3法案的核心,是重新定义“海外出生的加拿大人”资格。
法案规定:如果申请人出生在加拿大境外,而其父母也出生在加拿大境外,即便父母是加拿大公民,该申请人也不能再凭“血统”直接入籍。
未来,他们必须像普通移民一样,满足三项条件:
- 语言要求:具备足够的英语或法语沟通能力;
- 公民知识测试:了解加拿大的历史、法律、权利与义务;
- 安全背景审查:确保无刑事记录及不符居留资格的问题。
此外,如果父母希望将国籍传给下一代,法案还新增了“居住门槛”:
父母必须在孩子出生前的连续五年内,至少有三年(1095天)实际居住在加拿大境内。
换句话说,父母不能长期生活在国外、仅凭“加拿大护照”身份,就让孩子自动获得国籍。
主要影响人群
这项修正案主要影响三类群体:
01 海外出生的第二代加拿大人
以往,只要父母是加拿大公民,孩子在国外出生即可自动获得护照。
但根据新规,这类“二代公民”将被要求重新申请入籍,并通过语言、公民知识和安全审查等环节。对那些在海外成长、从未受加拿大教育的申请人而言,门槛明显提高。
02 计划在海外生育的加国父母
如果父母计划在国外生子,必须提前规划居住时间。
只有在孩子出生前的五年内,父母在加拿大境内累计居住满1095天(约三年),孩子才有资格继承加拿大国籍。
这意味着,很多长年在海外工作的加拿大公民,若希望子女获得公民身份,必须提前返回加拿大居住。
03 跨国收养家庭
法案的收养条款也作了同步调整。
未来,领养海外儿童的加拿大公民,也需满足“居住三年”及“语言与知识”要求。否则,孩子的入籍申请也将被视为“普通移民申请”,无法直接获得公民身份。
这一变化,被不少律师和学者形容为“加拿大入籍制度史上的一次分水岭”。
它标志着加拿大从“血缘认定”向“实际联系”转型:只有真正与加拿大保持生活、文化、法律纽带的人,才能被认定为公民。
争议焦点:公平与认同的双重考验
这项修正案在国会辩论中引发了激烈的争议。
支持者认为
公民身份是一种责任与权利的结合,不应仅凭血统继承。
他们认为,移民申请者需要通过语言与知识测试,那么通过血统入籍的人也应证明自己理解加拿大价值观与法律体系。
魁北克政党议员Alexis Brunelle-Duceppe在辩论中直言:“移民都要过语言关、知识关,凭什么血统入籍者可以例外?”他的一票支持,让修正案在委员会中得以通过。——Alexis Brunelle-Duceppe
反对者警告
这种做法可能制造出新一批“失落的加拿大人”。
所谓“失落的加拿大人”,指那些因政策漏洞而失去国籍或被排除在制度之外的人。
他们认为,这些人在情感和血缘上都与加拿大紧密相连,却因为“没住够三年”或“不会英语”而失去继承资格,未免过于苛刻。
还有专家指出,法案的初衷是为了修复旧法中“第二代不得继承”的不公,如今反而又多设门槛,等于“修旧补新”,可能再次引发法律争议。
综合来看,这次修法既有“扩张”的一面,也有“收紧”的一面。
它确实让部分被旧法遗漏的“失落加拿大人”重新获得身份,但同时,也让未来的“血统继承入籍”变得不再轻松。
如果你计划在海外生育或收养孩子,务必提前规划在加拿大的居住记录。
如果你本人在海外出生、即将年满18岁,也需要尽早准备语言成绩和公民知识测试。
未来,成为“加拿大人”,不仅仅意味着拥有一纸护照,更意味着你需要亲自参与、理解并融入这个国家。
加拿大的公民身份,正在从“继承”走向“融入”——而这,也许正是一个国家公民体系走向成熟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