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加拿大移民申请人来说,最令人恐惧的五个字,莫过于“背景调查中”!
据加拿大安全情报局(CSIS)最新年报显示,2024年他们共收到 53.8万份背景审查请求。这个数字两年前还保持在30万左右——也就是说,在短短两年内,审查量几乎翻了一番!
更令人担忧的是,面对如此庞大的积压,CSIS在报告中却坦言:系统已经超负荷,但他们 “不会搞快速通道”。翻译过来就是一句话:我们忙不过来,但你们只能继续等。
目前,这53万人当中,不乏刚毕业的留学生、工作多年的技术移民,甚至包括已经在加拿大生活了十几年的老移民。
他们共同的遭遇是:申请被卡在一个 完全不透明的流程中。
没人知道审查标准是什么,也没有申诉渠道,连进度查询都做不到。就像被扔进了一个巨大的黑洞,只能靠猜、靠等,靠运气。
一位来自多伦多的移民律师就指出:“我们能告诉客户的只有一句话:你的申请被转去第三方审查了。但我们永远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在查什么,是十年前的朋友圈,还是你邻居家的狗。”更可怕的是,这种审查系统的“瘫痪”,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更像是一种政策上的“选择”。
当前,加拿大联邦政府正逐步 缩减移民配额,但并未明确说明将对哪些申请人说“不”。于是,“无限期拖延” 便成了一种无需宣布、却极为有效的“隐性拒签”手段。
审批时间从1年拖到3年,申请人卡在审查流程里动弹不得——这正是行政延迟最典型的表现。
没有明确拒签信,但就是不批;不是不欢迎你,而是让你“等到自动放弃”。谁会被重点“关注”?
CSIS还在报告中含蓄提到,来自中东、俄罗斯、伊朗等“敏感地区”的申请人将接受更多审查。换句话说,这些背景的申请者很可能被优先“搁置”。
有些人期待政府增编扩岗来缓解积压问题,但数据显示:审查量增长了77%,而机构人手几乎没有变化。
你以为这是系统问题,但它背后,其实是一种明确的态度选择:让“慢”,成为一种策略。种种迹象表明,加拿大移民政策正从“欢迎”转向“防守”。
当下,学签审批时间超过6个月,工签续签也要等上4个月,连入籍申请也可能被卡一年半以上。而背景审查,正成为一堵最难翻越的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