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加拿大的留学生毕业想要获得永久居民身份比美国容易的多。最最主要的原因是加拿大留学,就读公立学校以后,可以无条件获得1年到3年的毕业工签。
工签的长短取决于学习的项目和时长,且毕业工签是开放工签,可以任意地点就业。只要工作满足移民申请条件,就可以递交移民申请。
而同期的美国,即使找到正式工作并且雇主也愿意担保的情况下,还需要凭运气抽取H1B,中国人的中签概率甚至不到15%。
正是因为这样诱人的政策,导致一大批留学生转战加拿大,希望通过留学的方式留下来,甚至很多美国读书毕业后难留下的学生,也会来加拿大再读一个书以求留下。
今年之前,由于留学政策宽松,很多大龄申请人,陪读家长,旅游签申请人通过不同方式申请加拿大大专院校来就读,这样不仅可以快速毕业,配偶享受开放的陪读工签,还可以节省很多移民的时间。
当然这种宽松的移民政策不仅导致大量陪读家长,旅游签持有人数量激增,最大的祸患是引入了大量印度假留学生,他们不仅不读专业课,甚至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打工赚钱养家糊口,抢占本地低端劳动力市场职位,导致本地人怨声载道。
于是,就在今天,移民部长终于对这个已实施接近20年的留学生毕业工签政策,动刀子了!
用我的话说,这意味着很多低端留学,大专留学,企图利用留学弯道超车的申请人,美梦破碎了。
具体调整方案如下:
1. 本科毕业生申请毕业工签,要求语言成绩CLB7,大约雅思4个6分及以上;
2. 大专毕业生申请毕业工签,要求语言成绩CLB5,大约雅思4个5分及以上;
3. 硕士留学生配偶不再无条件享受配偶开放工签,要求硕士专业课程在16个月以上才可以;
4. 配偶工签只颁发给专业为管理、专业技能或者紧缺行业的配偶(具体细节后续公布);
5. 公立大专毕业生所学专业需要在紧缺专业清单里,才可以获得3年毕业工签(具体紧缺专业清单后续公布);
6. 硕士博士留学生不再豁免PAL,硕士博士配给占总数的12%;
7. 未来3年削减留学配额约30万份。2025年减少10%。
再早之前,已经改革的措施:
1. 大专留学生配偶不再享有配偶开放工签;
2. 大专和本科留学生需要申请PAL,也就是各省留学生的配额批文;
3. 取消私立学校与公立院校合作办学项目的毕业工签;
4. 调整留学生课外工作时长。
各省针对留学生的改革:
1. BC省调整硕士毕业生省提名项目,取消理工硕士直通省提名政策,各类留学生混合打分。
2. 阿省调整省提名政策,各类留学生混合打分,通过职业、收入、英语等条件筛选所需人才。
3. 安省留学生,需要就读大多地区以外偏远地区硕士,且硕士类别为理工类工科类,英语高分,找到年薪4万以上的申请人才有机会。
4. 萨省留学生需要找到雇主担保工作,且雇主需要申请JAL批文。
5. 魁省强制要求法语B2及以上成绩,如果有配偶一同申请,配偶也需要法语成绩。
针对此次联邦对毕业工签的改革,具体影响,分析如下:
20年来首次对毕业工签调整,说明自由党执政下的移民危机凸显,改革势在必行。具体来说造成如此混乱的场面,责任并不在我们华人,而是引入的大批印度留学生,基本都就读于私立或者公立大专院校。他们不但没有认真完成学业,还要通过低端劳动力市场与本地人竞争已达到移民目的。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此次的改革对于中国留学生影响也很深远:
1. 大龄申请人、陪读家长、旅游签持有的申请人,想要通过快速读大专,快速毕业,通过毕业工签找到合适工作,进而早日移民的愿望破灭。
如果后续只针对大专学校紧缺职业可办理毕业工签的话,那么如今在读的一些非紧缺职业申请人将会进退两难。
2. 对于毕业工签语言的要求,使大部分申请人无法再混毕业。
3. 对于自费留学的年轻学生来说,只读到本科毕业基本很难移民。如果想读到硕士,一定要注意专业内容和时长的选择,否则毕业工签将会是难题。
4. 对想要规避大专院校不能配偶工签的申请人来说,如今硕士也不保证一定给配偶工签。基本断了配偶工作移民的路径。 三 对于投机取巧的大学来说,尤其是大专院校,学生锐减将会是常态。想要通过设置短期课程,招生更多学生快速毕业获得毕业工签的项目,也会被砍掉。
未来我们还能做什么?
① 如果是自费年轻留学生,本科毕业基本很难拿到身份。如果有意愿就读硕士,一定要注意专业选择,文科肯定不占优势。而且本科毕业不要申请毕业工签,毕业工签一辈子只有一次机会,浪费就可惜了。
② 选择专业的时候要注意专业课时长。有很多申请人为了快速毕业学习一年专业课程,如今拿不到三年毕业工签找工作就费劲了。
③ 大龄、陪读、旅游签申请人,现在留学不是好选择。
配额缩减,毕业工签限制紧缺专业,配偶不给开放工签。独自一人浪费较长时间读了2年大专,毕业还不一定能拿到工签。拿到工签了所在省份可能留学政策也在收紧。
④ 英语不好的申请人一定要避开读大专:一来专业受限制,二来毕业工签受限制,三来语言成绩受限制。
⑤ 如果毕业工签拿不到的话,亦或者毕业工签马上要浪费了的申请人还能怎么办?
只能通过雇主担保来申请劳工局批文LMIA,然后通过劳工局批文申请封闭工签。如此一来,这样的雇主就很难找,找到了可能也要收很高费用。
⑥ 选择读书时一定要注意所在省份,因为关系到后续移民难以程度问题。
如:陪读家长在温哥华和多伦多,后续自己读书移民那就是地狱难度。
如:你是年轻留学生直接来多大或者UBC读个本科,毕业以后申请省提名基本是达不到评分标准的。
如:毕业以后想要直接通过联邦CEC获得身份,那么自己就要努力拼英语高分,找本地工作积攒EE分数。大龄申请人通过CEC就比较困难了,因为年纪没有分。
⑦ 今年政策调整以后,大龄留学性价比变得就不高。
如:留学如果选择2年硕士,学费生活费全都算上大几十万要花出去,再加上国内工作不赚的钱,整个成本其实到一百个了,这还不算毕业以后能否顺利找到工作,找到工作雇主是否愿意担保你移民的问题。
如果自己找不到工作,那么又要花一笔钱找雇主。
如果英语不好选择读大专,甚至可能钱花了,毕业还拿不到毕业工签。拿不到毕业工签就没办法直接找工作然后申请移民。
联邦收紧配偶工签政策以后,夫妻双打也就名存实亡了。
⑧ 不要信xhs上骂加拿大的博主,我仔细阅读了他们的文章,90%是选择大龄留学,还读了个大专的,或者直接多伦多温哥华读了个大专的,毕业留不下回流的。
骂是一方面,但大概率还是来了以后才清楚自己很难留下,这就很昧着良心了。
所以我的建议是:在动身之前,一定要规划好自己的路线。如果你的目的就是为了移民,一定要清楚读书以后找工作以及移民的难度。千万不要把以下因素置于首位。
如:城市的繁华程度;孩子学校是否顶尖;移民是否非常省钱;自豪自己DIY;发现了一个别人都没发现的多快好省的办法。
其实这些要么不存在,要么与最后拿身份比都不重要。
怎么说呢,这次加拿大留学政策改革确实下了狠手。一下堵住了很多留学生的移民通道,尤其是印度三哥们。
当然我们的大龄留学申请人情况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但是整体来说,就算现在如此艰难,横向对比一下澳洲和新西兰确实还是算友善一些的。
但千万别忘了,明年保守党上台还有什么新举措呢?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保守党执政期间,移民政策更趋于理性,筛选机制和要求也会严格。
虽然政客的嘴脸其实都一样,但是起码可以给保守党一个矫正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