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误解OUAC等申请系统
很多学生DIY申请的时候以为只要在OUAC上填一次就搞定,结果根本没有完成你的申请。
- OUAC系统虽然统一,但每个学校有自己的附加问卷(Supplementary Application)
- 没有附加问卷的学校,也会需要你激活大学的后台系统,用来提交雅思等语言成绩
- 你没提交补充材料,系统会默认你“放弃申请”
✅建议:
每提交一个学校,都要去该校官网查清楚补充要求,比如UofT的Join UofT Portal、Queen’s的SOLUS系统等,定期查看邮箱,接收学校邮件。
误区2:忽视科系间录取差异
很多人以为进大学就好,其实不同专业录取门槛天差地别。
比如以多伦多大学为例,首先它有3个校区,我们熟悉的工程和罗德曼商学院都在主校区,而世嘉堡校区带co-op专业的申请难度有些甚至不亚于主校区。
- 多大主校区的Computer Science是全校最难进的专业之一,录取率低至7%。
- 而同校的**Humanities(人文学科)**可能录取率在50%以上。
- 多大世嘉堡校区的带co-op管理专业也需要文书,不用面试,但分数要求甚至和主校区的商学院差不多,每年都有很多申请这个专业的学生被调剂到其他专业
- 主校区的工程专业和罗德曼商学院几乎没办法从别的专业转进去,如果高中升大学的时候没有被录取而读了多大其他专业,几乎不太可能通过转专业的方式进去
✅建议:
申请前要查清楚每个专业的录取平均分、先修课要求和转专业政策。不要盲报。
误区3:只顾选名校,不看专业实力
家长最容易踩的坑。
例如:
- 有人只认“多大最强”,却不知道滑铁卢大学的工程和计算机世界闻名。
- 想学商科的学生,其实西安大略大学(Ivey商学院)、皇后大学(Smith商学院)比多伦多大学的罗德曼商学院在就业上更有优势。
- 麦克马斯特大学的health science专业是加拿大最难申请的几个专业之一,多大的life science申请难度和它比就是小弟
✅建议:
先看专业排名和就业口碑,甚至要根据以后是否准备留在加拿大选择大学。别被学校名气绑架,多伦多大学也许不是孩子的最优解。
误区4:低估了申请难度
加拿大大学申请确实先用成绩说话,但这几年大学越来越重视软实力,例如:
- Queen’s、Waterloo、UBC、UofT、McMaster的部分专业要求视频面试、个人陈述
- 这些文书和面试往往决定你能否脱颖而出
- 滑铁卢大学的文书AIF表格甚至是打分的,满分5分,精确到你的义工种类,每周做多少小时,一共做了多久
✅建议:
根据科系的不同,有些像工程计算机等科系甚至要提前很久准备文书素材,尤其是社团活动、义工经历和个人项目,别等到申请季才临时抱佛脚。
误区5:把所有学校都放在同一个档次申请
很多家长会一股脑申请“多大、UBC、麦吉尔”的非常有难度的科系,结果全拒。
在给学生做规划的时候,一般会把要申请的学校分成3档:
- 冲刺档的大学或者科系
- 目标院校或者科系(又叫平行志愿)
- 保底院校和科系
✅建议:
申请大学的组合一定要有梯度,甚至有些大学的科系也是可以有梯度的。比如孩子最想去多大主校区,最想读工程,但也接收读数学,所以申请的时候可以把工程放在冲刺档,数学放在平行志愿,这样即使工程没录取,仍然可以去多大读数学。
申请加拿大大学,GPA要拼,规划力、信息力和执行力也要拼。
越早了解这些“坑”,孩子就越能少走弯路。